考研经历
开始动笔的时间是2022年3月29日,这一天就要成为我成长路上一个关键的时间点节点,我被交大计算机系拟录取了。
距离3月9日封校已然过去了20天,上海的疫情在这20天里面也越来越不受控制,目前大有绷不住之势;
这篇考研过程的回忆录要从哪里说起呢?就从7月份我回家给弟弟报完志愿开始说吧。我在一本日记软件上面记录了这一天—2021年7月16日,这是我正式开始考研复习的日子。
流水线
这个时候的复习模式仍然是,上午看一看张宇的视频课程(强化课),做一做练习题目,下午看数据结构(3小时),晚上2小时数学,1小时英语;这样,到7月底马龙与奥恰洛夫紧张对决的时候,我把数学推进到了微分方程和级数部分,数据结构第一遍结束;
8月份的前几天我被数学的第18讲和计算机组成的数据表示虐成*。
8月8日左右的时候从日记里面反映过来心态比较浮躁,个人认为是被计算机组成搞怕了;
8月14号的时候,结束线性代数;
8月21日结束概统;
8月21日开始写1000题;
8月27日结束计组第一遍;
8月末的时候我想着赶紧写政治1000题,但是回头看来,属实是担忧过度;
9月10号左右完成1000题高数部分以及操作系统第一遍,台风再次过境,开始第二遍数据结构;
9月20日结束数据结构第二遍,开始复习计网,22日结束数学1000题;
9月23日开始写数学模拟卷和真题,日均1张,之后数学倾向于套卷,中间掺杂330题,之后数学给的时间明显就减少了;
10月份之后我的学习效率明显有下滑;10月5号开始408模拟卷;
10月10号的时候我开始背诵腿姐的手册,现在回头看来,可能风中劲草会更好一些;
距离考试60天左右的时候我给自己每周一次全真模拟,后来逐步每周2两次;这时开始准备英语,现在看来,英语不必这么早准备,完全可以等到还有一个月的时候加急准备;
11月7日首次接触李林的试卷,觉得题目质量较高;
11月13做肖八,现在看来,使用电子版可能更加方便;
11月18日的时候,我决定之后每周都要抽出时间进行总结;
11月末的时候,整个人的压力是空前的,这个时候担心英语作文、数学基础、408琐碎的知识、政治的时政;
到了12月中旬的时候,最紧张的莫过于政治的大题;回头来看,这似乎是怕过头了,舆论营销有些过分了;政治简洁来背就行了,选择题看看腿姐的课是有好处的;
总结篇
初试:
数学方面,前期看的是张宇的视频强化课程,资料上主要是张宇的那几本书和1000题,李永乐的330题目,模拟卷我基本上做了李林、张宇、李永乐等名师的知名模拟卷。
英语方面,我认为分数不会拉开太多,而且我个人的分数也不是很高。以下经验仅供参考:英语,重点是记单词,一定多背,重复背,我认为只有这一个诀窍;作文不必过早准备,到了还剩一个月或者一个半月的时候,多找一些名家的模板,融合一下弄个自己的,套就完事了,不用听信市面上的营销,作文拉不开太多分,但也不能轻视,重点还是阅读理解;
政治方面,完全不需要过早复习,个人认为一点用都没有;建议10月中旬,就是离考试还有两个月左右的时候可以开始,如果马原理解不了可以看一看各家的视频课,但是大部分同学都能理解,其余的部分推荐风中劲草这本书;1000题建议小程序即可;至于大题,不用过早背,离考试还有10天左右背就可以了,也不用全背完,背肖四的题目加上常见马原的原理就行;大题根本拉不开分数(个人意见);技巧:选择题可以看看腿姐的(技巧班课程);今年20大,政治大题针对性很强,所以要针对性背诵;
专业课方面,我的专业课是408。408的知识点较为杂乱,可能需要多遍轮着复习,可能一遍两遍还是忘,但是做的模拟题多了之后,知识就会整合起来,变得不容易忘记;由于我把天勤和王道的书都买了,因此有以下建议:如果对数据结构不够了解,建议先看天勤再看王道,如果有学过,建议直接王道即可;剩下三门只需要王道即可;技巧:鉴于知识点琐碎,建议多做整理,将自己错过的知识点尽可能标记,我认为能够提高效率,我个人是使用了活页本,觉得比较方便;
复试:
复试之前我是极为焦虑的,主要担心两个方面:英语口语、机试。
英语口语方面,我深知不可能短时间有非常大的进步,所以主要对常见回答进行了准备,而且复试过程中老师的相关提问并不是很难而且非常短,对于面试分数不会有较大的影响。
机试是影响复试分数的主要因子,有多位同学因为机试的原因没有通过及格线导致被无情刷掉,这是非常可惜的事情。机试的准备建议主刷leetcode以及往年的真题,网络上有很多人的刷题建议,随便找一个人,我跟随的是一个labuladong的公众号推荐的刷题顺序进行准备的,效果很不错。交大比较偏爱的方向主要是dp、图算法、数学计算三个方面,基本上不考树和链表;
感受
个人认为,考研的过程中最容易焦虑和不安的是10月份和11月份下旬,这个时间段容易处于数学小有所成,英语遇到瓶颈,408陷入知识点旋涡的焦虑中,而且很容易不知所措;我觉得这是正常的,多跟同学交流是比较好的一种方法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复习思路和习惯,因此很多时候需要把经验进行创造性转化;
数据:
下面分别是我各科目大致学习的时长;
最终分数为419,复试分数186;